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 ),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即获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
A.“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存”“学会成长”
B.“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C.“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D【卓兴解析】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为了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并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
2.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B.是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C.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D.能否提高学生的成绩
2.C【卓兴解析】无。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
A.从业人员
B.执业人员
C.专业人员
D.工作人员
3.C【卓兴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教育优先发展又称教育先行或教育超前发展,其内涵主要是指( )。
A.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
B.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C.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投入;教育发展要先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发展
D.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4.D【卓兴解析】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为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以上这段我国古代有关“教学相长”的论述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礼记》
D.《中庸》
5.B【卓兴解析】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意为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